绝大多数高校存在顶岗实习安全隐患,九大方法可规避!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1日 浏览量:次

实习是职业院校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研究发现:实习有助于学生获得实际工作技能、问题解决能力、人际关系技能以及岗位适应能力,从而对就业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也有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实习起到了总体和关键的职业定向作用。

近年来,学生顶岗实习成为政府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2016年4月,教育部与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中国保监会联合印发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针对近年来职业学校学生实习中暴露出的问题,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对实习的组织、管理、考核和安全等方面的基本原则、行为规范和具体要求做出了详尽规定,在制度上消除了部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过程中屡见不鲜的“放养式实习”、“无协议实习”、“专业不对口实习”、“无报酬或廉价实习”、“不适宜领域实习”、“无安全保障实习”等突出问题,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的规范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职业学校的实习管理规定距今已发布实行两周年,普通本科院校的相关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2018年4月27日下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在介绍了普通本科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情况时提到:下一步,高教司将积极推动国家层面“大学生实习条例”立法进程,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接收高校学生实习实训的制度保障。

然而,制度的生命在于实施,制度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尽管《规定》对职业学校实习工作做出了非常详细的规定,但现实中,学生实习状况如何?实习效果怎样?

《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18年1期发表了一篇题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现状的实证研究》的调查报告,研究者在31省(市、自治区)的1001所中高职学校的22617名学生中展开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实习协议签订、岗位对口、实习指导等情况总体较好;学生对实习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不同性别、学校类型、专业和地区在实习满意度上有显著差异;学校和实习单位均存在收取实习押金、提成实习报酬等“不合规”行为;实习安全教育与管理存在漏洞,实习保险等合法权益有待加强保障;执行一般为6个月的顶岗实习情况不容乐观等。总体来看,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理念、制度和实践在不断完善和创新,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依然艰巨。

顶岗实习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而顶岗实习安全则事关人才培养的顺利实施和学校安全稳定大局,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加强职业学校顶岗实习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职业学校实习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因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环节,是教育教学核心部分。”但是,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安全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导致了学生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也影响了职业学校社会声誉和可持续发展。

究其原因,参与顶岗实习过程的三方角色:学校、企业和学生都负有不同程度的责任!其中,对安全管理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是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安全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参与顶岗实习的三方的共同症结所在。

学校:实习安全管理的重视不足、措施单薄

创新办学模式,探索一条适合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有效方法,是摆在每一所职业学校面前亟需解决课题,也是职业学校完成整个教学最后环节的保障,是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得到社会认可有效途径之一。在探索办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管理质量、优化顶岗实习措施的过程中,许多职业学校做了不少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

(一)安全管理认识不到位

安全管理认识不到位是指职业院校对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把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工作作为维护学校安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主要表现为:首先,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内容泛化甚至陈旧、缺乏针对性,安全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脱节,致使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安全意识还停留在学校交给他们一些内容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也导致顶岗实习的学生完成从学生到员工身份的蜕变极其艰难;其次,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人员配备不足,安全监管效率不高;再次,有法不依,法律意识淡薄,没有购买实习保险;最后,事故处理预案不完善,缺少组织领导、过程管理等相关环节内容。

(二)安全管理实效性不强

顶岗实习管理实效性不强的原因:一是管理方式单一。校外实习管理方式主要是移动电话、QQ(在某些实习单位甚至缺乏上网条件)或定期实习检查(检查次数有限)。二是学生管理分散。学生在外地实习人数多且地点分布广泛,使指导老师与辅导员在安全监控、跟踪指导、实习安全宣传等方面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三)事故控制处理强度低

管理方式单一、实习地点跨地区且分散不仅使管理实效性不强,而且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还会影响事故控制处理的进度与效果。由于师生、学生之间沟通交流渠道和次数减少,实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信息获取不及时或不对称现象,影响对事故事态发展的控制与处理。另一方面,一旦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即使信息反馈及时,由于实习地点在外地,学院职能部门、系部相关人员无法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处理问题,出现滞后现象。因此,顶岗实习安全管理中的不确定因素,往往成为日后处理事故纠纷的关键。

(四)实习风险系数高

实习风险系数高主要是由学生实习环境的复杂性决定的,不同专业的学生实习环境类型多样而复杂,某些专业的实习环境还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从事类似行业的人员必须了解相关安全知识,同时具有相关的施工技术或操作技能,即持证上岗。

(五)顶岗实习时间特殊

由于学校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时间基本在每年的6—7月间,而在这一时间段里,许多企业处于“生产淡季”,学校为了尽快把学生推出去,多数是通过中介机构来完成的,并且形成一个看不见的利益链,这样在学校、中介以及实习单位的合谋及“互惠互利”之下,职校学生的实习变了味儿,学生不仅失去了选择的自由,失去了真正能够锻炼专业技能的机会,而且浪费了大把时间,成了“廉价劳动力”和学校的“创收工具”。另外,教学计划一般安排第五学期末、第六学期为顶岗实习时间,时间跨度大,无形中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

如果职业学校屡屡忽视安全教育,忽视提高教学质量,无视学生利益,剥夺他们参与正经实习的机会,破坏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由此带来的是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差、心理脆弱,由学生转变为社会人的身份置换时间长,职业教育显然会失去输送高素质人力资源、创造人才红利的价值和意义。

企业:忽视安全教育、违反相关政策规定

安全重于泰山,加强对员工尤其是新进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是对员工的生命权、健康权、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尊重,是激发员工内动力的需要,是企业文化最本质之一。职业学生顶岗实习是完成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最后一公里”,是对学生知识学习和技能能力综合考核重要指标之一。

就目前而言,顶岗实习在管理、与企业深度合作等方面仍然处于“学校热,企业冷”的尴尬状态。况且学校与企业在实现价值诉求上有差别,企业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所以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时,企业看中的是学生是否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同时企业认为学生安全教育应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应该完成了任务,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应是掌握一二,无需要企业再花一定的时间来重复,企业对安全教育这一认知状况,就会出现了对顶岗实习学生安全宣传教育重视不够甚至搁置不管的境况,只要不出大事故即可。

同时企业是通过签订契约来保证生产产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是难以固化,顶岗实习加班是一种常态,只不过加班时间因顶岗实习企业所在城市不同,学生实习的工种各异,加班时间的长短也不尽相同而已。由于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经常性的加班,顶岗实习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可以说是被搁置一旁。学生长时间的加班、较高要求的劳动强度所带来身体、心理方面的疲劳,极易造成顶岗实习学生流动,并由此引发的学生顶岗实习安全隐患也逐渐增多。

可以说,忽视对新进企业顶岗实习学生的安全教育和违反顶岗实习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这不仅对即将入职的学生职业生涯一个沉重打击,留下负面的心理影响,而且也是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伤害。

学生: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及安全知识技能欠缺,“依赖症”明显

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合法权益要得到有效保障,既取决于学校、企业、教育行政部门及学生家长对安全教育高度重视,也取决于顶岗实习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掌握的安全知识技能的不断提升。只有学生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技能提高了,才会有效地对自己合法权益进行保护,才能顺利完成实习教学任务,缩短由学生转换成社会人的过渡期。

然而,顶岗实习学生自我安全保护知识、安全保护的技能是有限的,学生在自己权益、遇到人身伤害的时候,求救方法单一、模糊,缺乏对社会信任,对学校和老师依赖性强等方面。这一现象折射出了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安全教育内容方面的缺陷性。由于顶岗实习学生在权益保护方面对学校及老师存在一定的“依赖症”,导致学生在离开顶岗实习单位遇到伤害的时候,大多数希望得到及时救助对象是老师,而不是向他人或打“110”求救。

说明顶岗实习学生安全自主意识和安全知识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否则,安全教育实效是要大打折扣的,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顶岗实习安全管理预防预警的九大措施

从某种意义上说,黄炎培先生在1930年所提出“职业学校实习是一个大问题”的课题至今并没有解决,仍需要从观念、制度、实践等方面进行系统改进。

针对当前顶岗实习学生的安全教育处于薄弱的状况,并由此带来的顶岗实习学生频繁流动现象给教学、安全管理上的难题等是否得到有效解决,我们就破解职业学校顶岗实习学生的人身安全困境提出以下九个方法:

一、建立校企顶岗实习学生安全教育联动机制,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围绕“调查现行,预警在前,防范在先,妥善处置”的工作目标,建立起校企对顶岗实习学生安全教育联动机制,共同收集各顶岗实习单位容易涉及学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易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隐患因素和问题,通过共同制定安全教育内容,根据不同实习阶段,推进顶岗实习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常态化,将安全教育贯穿于整个职业教育的始终。

首先,利用日常教学开展安全教育,将相关安全知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其次,开展岗前安全教育。为了更好地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一些职业院校开展安全知识考试。考试内容主要涉及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相关方面的内容。学生必须参加理论考试,合格后方可参加顶岗实习。最后,实习过程中开展安全教育。这一阶段,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发生的安全事故将是教育引导学生最好的案例,发挥思想教育工作的作用比任何时候都更具有优势和针对性,同时防止安全事件的连锁反应。

同时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创新安全教育学习方式,可以在集中培训、专题讲座等常规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如微博、微信、QQ、手机新闻报、电子杂志等形式,或者组织一些安全法制宣传晚会等文娱活动,通过一些大家喜闻乐见而又教育意义深刻的相声、小品等进行安全法制宣传,组织一些正反面典型的宣讲活动进行示范、警示教育。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安全教育学习形式,以及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使顶岗实习的学生能够经常性地接触到法律知识,接受安全法治文化的熏陶,提高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积累,提升教育的效果,把不安全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学生顶岗实习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二、重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观及实习方式

实习在我国职业院校教学推行和实践中得到了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并从政策规范方面得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支持。从国家教育部门对职业教育实习政策导向来看,职业院校实习的政策经历了逐步细化和深入的过程,体现了国家在政策层面对职业院校实习重要性的科学判断和关注。

然而研究发现,职业学校学生实习中所存在的实习目标模糊、实习时间随意、实习内容单一、实习指导薄弱、实习评价不够科学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其背后实际上反映出实习的学术研究乏力。比如,目前学生实习通常集中安排在最后一学期进行,源于我们对“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一命题根深蒂固的观念,即实践就是理论的应用,实习就是“应用理论知识”的活动。

事实上,基于不同的实践认识论就会产生不同的实习观,进而形成不同的实习模式,到底是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才能进入实习阶段,采取“理论一应用”的实习模式,还是坚持实习与理论学习一体化设计,探索阶段性与延续性、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轮转一交替式”实习模式,需要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和技能形成规律,做出科学的理论回应。

三、建立信息联系网,提高分析信息的敏感度

学生实习属于远程管理,实习动态容易脱离指导老师与辅导员的掌控范围。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应当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建立信息传达与反馈的联系网,确保信息渠道的通畅与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如将班级划分为若干小组,以宿舍、企事业单位、实习指导老师、重点对象等为单位,小组中的班干部、学生党员、舍长为联系人,联系人定期联系所负责同学一次,而指导老师、辅导员应该定期核实收集到的信息,谨记做好学生联系记录。

同时,指导老师与辅导员要提高分析信息的敏感度,对常规实习检查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识别,根据学生异常行为展开一种不确定的分析。例如学生提供实习单位信息时遮遮掩掩、与该生联系时经常说不方便、手机长时间处于关机或停机状态等,遇到类似情况,指导老师与辅导员要提高警惕,学生可能从事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甚至参加非法组织等。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展开进一步的追踪和调查,做好防备工作。

四、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职业学校顶岗实习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处置顶岗实习期间发生的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首先,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相关责任。其次,识别应急事故、事件,启动应急机制。再次,确定事故等级,处置事件。最后,调查与责任追究,编制调查报告。

一方面,要加强与安全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完善顶岗实习学生安全法规教育宣传计划,制定、落实好可能因安全教育不到位而引发的安全事件应对方案,防微杜渐;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督查力度,预先研判,调查研究,针对学生顶岗实习中易出现问题的重点环节,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前介入,要结合实际,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建立健全适合本地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细则或管理制度,尤其是制定好学校、企业责任赔偿制度,学校、企业共同出资建立安全事故处置危机基金,以备应急之用,避免出现问题相互推诿、规避责任现象,实现对职业学校顶岗实习工作的有效监管。

五、加强安全教育工作考核力度

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学校的考核内容偏重于学校教学及学生学业技能的考核,在安全工作方面的内容还是少之又少,有了只要不出事故也就作罢,形成了“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尴尬局面。因此,改变以往在学校年度考核体系中缺少顶岗实习学生安全教育内容空白,改变顶岗实习期间安全教育失控现象存在,安全教育内容空泛,安全教育工作布置、主动性缺乏现象,就必须把安全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年终绩效考核体系之中,实行一票否决制,从根本上促进学校从真正意义上担负起监管责任,从思想和行动方面筑牢安全的堤坝。

六、购买学生实习保险

购买实习保险,依法管理,这是顶岗实习安全管理预防预警的重要措施。购买实习保险不仅可以保障实习学生的权益,还能缓解实习期间意外发生伤害事故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因此,学校必须在学生参加实习前为其投保责任保险。此外,学生、企业必须增强顶岗实习责任保障制度重要性意识。学生必须坚持具有相关责任保险后方参加实习,企业只接受具有实习责任保障的学生实习。这样才能确保依法管理的顺利进行,才能有效防范和妥善化解学生实习责任风险。

七、谨慎选择实习单位

顶岗实习单位的选择应层层把关,制定严格的申请及管理制度,把学生安全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顶岗实习按学生的安排方式分为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对于集中实习,学校应谨慎选择实习单位,在发布顶岗实习单位信息时先核实,再发布。核实营业执照、了解招聘单位用人计划等。如果用人企业有高空作业或不安全因素,指导老师要主动与学校沟通,并与用人单位协商,以学生安全作为首要考虑因素。而在外省实习的学生,必须明确实习单位信息,确保学生外省实习之后能够及时了解实习情况。对于分散实习,学生自行选择实习单位的情况,辅导员或实习指导老师应认真审核学生提交的实习单位信息,为学生把好关,对实习单位环境特殊的或信息不明确等情况,应及时与学生沟通。

八、注重指导老师的遴选与使用

有研究发现,“实习单位指导老师”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实习参与及收获”,建议职业学校与实习单位联动,建立基于胜任力模型下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的选拔、培训与评价机制,避免企业的实习指导师傅只会做但不会教。另外,实习的专项经费应主要用来支付指导教师的额外工资和继续培训,激发企业指导师傅带学生的积极性。

九、采用移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

根据五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职业学校应对实习工作和学生实习过程进行监管。鼓励有条件的职业学校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实习信息化管理平台,与实习单位共同加强实习过程管理”。

有条件的职业学校除了可以组织开发实习信息化管理平台,还可以充分运用市面上优秀的专注实习过程有效管理的工具,如云智习柚实习服务云平台。针对顶岗实习学生安全保障这一难题,习柚提供移动端功能,依托手机GPS定位,学校可精准获取学生地理位置,远程追踪及时了解学生外出实习情况;同时,习柚强大的预警功能支持学校在习柚系统中自主设置分级预警机制和预警消息推送渠道(站内信、微信、短信和邮件),依据学生实习中必须完成的任务的未完成情况,如未签到几次、未及时提交实习日志几次等,将相应等级的预警消息推送给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如情况一般严重的推送给实习指导老师,更严重的情况向更高一级的管理者推送。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运用,有助于学校实现学生动态全掌握,控制学生顶岗实习的安全风险;对于实习管理的一线教师,学生主动反馈实习行踪,教师只需做问题管理,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而学生在外实习,通过每天签到,及时跟老师报到实习情况,有利于学生提高安全意识。

顶岗实习安全管理预防预警措施的实施迫在眉睫。总之,重视规范好顶岗实习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增强维护顶岗实习安全稳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探索顶岗实习学生安全教育有效路径,积极实施预防预警措施,加快建立健全顶岗实习安全稳定应急制度,解决顶岗实习安全稳定管理的难题,对于维护好学生、职业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