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5日至19日,政协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西安召开。省政协委员、民革党员、我校研究生院院长邓咏梅表示,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新增就业的主体。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既关系到高等教育有力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也关联到毕业生前途命运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社会价值。为此,她提交了《关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大数据支持体系的提案》。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政府、高校、企业、毕业生和社会等多维主体,是项系统工程。邓咏梅建议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搭建“高校毕业生就业一体化大数据服务平台”和移动APP,赋能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实现就业工作提质升级。一是大数据赋能增加岗位资源“供给度”。围绕服务区域重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市场化社会化、有利于发挥高校毕业生所学所长就业岗位。建立人才需求数据库和就业岗位大数据图谱。建立人才需求预测、人才目录发布机制,服务就业决策和配套措施制定,引导毕业生客观正确认知就业市场,及时就业。二是大数据赋能提升人才供需“适配度”。建立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化毕业生就业数据库,与就业岗位人才需求数据库有效对接,支撑健全学科专业调整与人才需求联动机制、人才预警机制,对人才需求趋少的行业产业进行学科专业设置预警、裁撤。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学科专业升级、换代和新建工作,前瞻性、科学性布局学科专业结构和资源投入。推动实现学科专业群与陕西产业链、与社会发展有效衔接。三是大数据赋能提高就业“有效度”。以“高校毕业生就业一体化大数据服务平台”为支撑,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移动APP,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便捷性、个性化、互动性、功能性。提供个性化、精准化、便捷化的就业指导服务等暖心举措,全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会上,《各界导报》《陕西民革》等媒体对邓咏梅的政协提案工作作了采访报道。
(撰稿:郭绒 审稿:邓咏梅)
视频链接:https://www.douyin.com/video/7461081294596885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