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根据《西安工程大学关于开展2023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的通知》要求,经个人申报,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推荐,研究生院审查并组织专家组评议,经校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及校长办公会审定,拟评选《产业牵引、机制驱动、融合支撑,纺织学科群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等18项成果为我校2023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具体名单见下表。
现将评选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时间2023年11月23日—11月25日,公示期间如有异议,可通过书面或电子邮件形式向研究生院反映。须提供真实姓名、身份证号、有效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81369216
邮箱:xwk@xpu.edu.cn
地址:临潼校区行政楼143室研究生院学位科。
西安工程大学2023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拟获奖名单
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完成人 |
获奖级别 |
培养单位 |
1 |
产业牵引、机制驱动、融合支撑,纺织学科群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
王海燕、师文钊、景军锋、刘晓喆、刘瑾姝、王晓华、孙润军、张缓缓、李伟、樊威 |
特等奖 |
纺织学院 |
2 |
“需求导向、交叉融合、多元共育”化工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武占省、刘啸尘、何艳慧、刘菲、张洛红、张根林、田飞、贺辛亥、李庆、赵亚 梅 |
特等奖 |
环化学院 |
3 |
数智赋能、交叉融合,服装设计高水平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刘凯旋、邓咏梅、梁建芳、刘驰、周捷、樊威、彭东梅 |
特等奖 |
服装学院 |
4 |
强化内涵创新路径多方协同,培养特色鲜明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创新型人才 |
景军锋,王晓华,张缓缓,赵小惠,赵瑞,孔垚,张博 |
一等奖 |
电信学院 |
5 |
“育人为本、艺术为法、新传为用”艺术类高校新闻与传播专硕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丛红艳、马冬、李德兵、姒晓霞、郑培、王贻泽、王晨仰 |
一等奖 |
新媒体学院 |
6 |
需求牵引、产教融合、团队铸魂,地方高校建筑环境能源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实践 |
黄翔、马云、强天伟、房平、孙铁柱、褚俊杰、屈元 |
一等奖 |
城市学院 |
7 |
基于自主GPU技术的计算机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王伟、薛涛、张凯兵、朱欣娟、张晓滨、刘宝宝 |
一等奖 |
计算机学院 |
8 |
“以人为本、协同育人、产研融合”:多元导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冯松、韩超、杨延飞、李连碧、卢定泽、雷倩倩、曹德重 |
一等奖 |
理学院 |
9 |
本硕贯通·多元融合: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机械专硕培养质量提升实践体系探索 |
冯涛、肖渊、金守峰、刘鹏 |
二等奖 |
机电学院 |
10 |
价值引领、技术赋能、项目驱动:纺织行业高校翻译硕士笔译课程教学创新实践 |
李娜、胡伟华、陈莉霞、崔晓丹、刘振利 |
二等奖 |
人文学院 |
11 |
以学术能力提升为导向的研究生英语EAP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
杨柳青、王晓静、陈莉霞、马娟娟、赵昊炜 |
二等奖 |
人文学院 |
12 |
《社会网络分析》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与案例教学成果 |
邵鹏、陈恒、梁杰、雷卫、王涵 |
二等奖 |
管理学院 |
13 |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服装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梁建芳、吕钊、刘凯旋、李筱胜、周捷 |
二等奖 |
服装学院 |
14 |
聚焦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邵文权、朱永灿、纪超、关欣、吴朝俊 |
二等奖 |
电信学院 |
15 |
因材施教,构建纺织类“跨专业”研究生“五维一体”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
董子靖、孙润军、申国栋、余灵婕、孙艳丽 |
二等奖 |
纺织学院 |
16 |
工程创新实践能力导向的纺织机械专硕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金守峰、刘伟、张敏、杨磊鹏、屈萍鸽 |
二等奖 |
机电学院 |
17 |
“价值塑造·团队协同·多元共育”培养材料学科创新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
贺辛亥、刘菲、陈东圳、李建伟、张婷 |
二等奖 |
材料学院 |
18 |
纺织服装行业特色高校翻译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王伟、胡伟华、崔晓丹、梁满玲、刘振利 |
二等奖 |
人文学院 |
西安工程大学
2023年11月23日